澳门赌场app_澳门皇家赌场-彩客网重点推荐

图片

欢迎来到澳门赌场app_澳门皇家赌场-彩客网重点推荐:
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>信息公开>领导讲话

新形势下做好老干部个性化服务工作需处理好四个关系

  发布日期: 2015-01-15 11:43   

新形势下做好老干部个性化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

柳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、老干局局长   

 

老干部是一个政治影响和社会影响都十分广泛的特殊群体,不同时期老干部有着不同的利益需求和愿望,在为老干部创造晚年幸福生活环境同时,在“双高期”个性化服务需求较为突出的形势下,更需要我们提供和实施多种形式的亲情化、个性化服务。相对众多老干部来讲,个别老干部的需求虽然不代表普遍性,但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,影响到老干部服务工作的开展和水平的提高。
   
截至2014年底,柳州市目前还有离休干部705名,平均年龄86岁。在几年的工作当中,我们曾碰到过两次比较特殊、较为棘手的案例。一是一位离休干部的配偶反映,由于两人都是再婚,婚后离休干部的两个女儿彻底断绝与父亲的来往,也不再尽孝道;同时她还认为离休干部有养“第三者”的嫌疑,希望我们去做调解沟通工作。另一位是离休干部长期反映他住的房屋是危房,有危险,希望我们帮助找到开发商统一进行改造,能让他们住进新的电梯房。
   
看似老同志晚年生活琐事的解决是老干部工作部门的份内事,但要我们真正彻底解决好却不易。这些事情涉及政府和社会的许多部门,触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,单靠老干部工作部门是很难圆满的,有些甚至老干部工作部门的协调也显得力不从心。就拿上述危房改造的例子来讲,我们为此事与建设部门、当地城区政府多次进行联系协调,请专家解释政策、请专业人士对房屋进行鉴定。最后专业部门、专业人士一致认为房屋并没有达到危房标准,仍然适合人居。另外由于老干部居住的院子面积狭小,开发没有利润空间,目前没法解决老干部反映的问题。

在老干部服务管理体系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不十分融合的前提下,“有困难找组织”已成为老干部的思维定势,这种计划经济下产生的习惯模式深深影响着老干部,发生问题老干部不会找直接管理的相关部门,首先想到的是老干部工作部门,甚至个别老干部子女以此为借口,卸下子女赡养照顾老人的责任和义务。老干部个性化的服务处理不好,虽然涉及的是个别老干部,但会影响其他一般的老干部。当然,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,按照党和政府“政治上尊重、思想上关心、生活上照顾、精神上关怀”的要求,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,使他们有个幸福安宁、健康愉快的晚年。
   
那么,当前形势下如何满足老干部个性化的服务需求,我认为要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:
   
一是处理好照顾老干部生活与解决老干部实际困难的关系
   
对老干部工作者来讲,要牢固树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,用满腔的热情和深厚的感情,着力做好老干部服务管理的意识。在实际工作中按照让党委放心、让老干部满意的目标要求,用我们的热情服务赢得老干部的信任。但在为他们办实事、做好事、解难事的过程中,必须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,我们不可能充当社会职能部门的角色来为老干部服务。
   
在社会生活中老干部也是社会人,有许多老干部实际困难需要社会相关部门来处置解决,我们充当的是为老干部服务的“运动员”,而不是解决老干部实际问题的“裁判员”,也就是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老干部工作部门,解决问题结果却是在老干部工作部门之外。作为老干部工作人员既不能怨天忧人,又不要畏难退缩,只要我们接待来访热心、听取意见虚心、宣传政策耐心、解决问题诚心,即使问题没解决,也能得到老同志的理解和谅解。如上述“再婚家庭”的事例,我们对老同志每一次来反映情况都表示关注,并耐心听取她的叙述,诚恳地告诉老同志在这事情上我们应该做的事,还为她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。譬如我们联合市妇联找到其女儿进行沟通,对所谓的“第三者”问题,我们还多次到老干部居住的医院、养老院了解情况,并帮助联系相关法律维权机构咨询等等,让老同志明白“清官难断家务事”的道理,也使老同志对我们的接待处理,留下可供评说和得到理解的空间。
   
二是处理好为老干部排忧解难与老干部需求大包大揽的关系。
    要做好老干部思想观念的转变工作,适应由“单位人”成为“社会人”和“社区人”的变化,区分老干部工作部门与原来所在单位(企业)性质的不同。老干部工作人员要转变角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,服务工作理念上要转型,更加重视老干部的社会生存状态,从生理、心理、社会三维系统全面理解老干部,尊重老干部的结构性差异和个性差异。
   
老同志们随着年龄的增长,生活各方面更需要得到尊重、理解和关心。对此,我们对他们要多加体谅,多问候,多亲近,多安慰,以十分细腻的感情,关注他们的情绪和心理反映,分担他们的忧愁。但在处理老干部实际需求时,量力而行和尽力而为,要实事求是区别对待,不能片面认为老干部的事情就是老干部部门的事,不能办到的事决不承诺,尽可能少用“向领导汇报”、“研究研究”等程序化、形式化和模棱两可的话来解答。反之,我们的工作始终处于“无用功”的被动状态,也很容易引起老干部的误解。要善于从老干部工作外部争取,既要“借力”,还要“发力”,善于利用社会资源来为老干部服务。对实在无法解决的事情,要向老同志耐心细致讲明缘由和道理,防止思想上的不理解,情绪上的不稳定,心理上的不平衡,用自己的努力来换取老同志的理解。如危房的例子,我们把每一次与建设部门、当地城区、街道、社区进行联系协调的情况告诉老同志,让他感受到我们在为他尽心尽力排忧解难,尽管没有达到老同志的愿望,但通过我们的工作实绩,更让老同志明白解决问题的症结所在。
   
三是处理好政策以内与政策以外的关系。
    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,事事都涉及到政策和规定,这些规定都是指导我们服务工作的依据,在政策范围内的老干部各项待遇不能有丝毫的含糊,一定要落实到位,但我们也无法越位。许多老同志的需求往往是政策范围之外的居多,他们来找我们一方面是对我们的信任,另一方面他们认为我们管理部门应该要解决的,这就需要我们理清思路,不断拓展新的解决渠道和实现途径,扎扎实实地为老干部解决实际问题,还要对老同志耐心讲解和理解党对离休干部的各项政策规定,讲明老干部工作部门的性质和职责范围。
   
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解释,要用老干部易于理解、便于接受、能够认同的方式阐释出来,与老干部说实在话,前提是把老干部工作做得实实在在,力求言行一致。既要实打实地去了解老干部的所思所想所盼,努力为他们排扰解难,于细微之处显出真情,更要通过我们的热忱服务工作,把党和政府的老干部政策落到实处。

四是处理好发挥老干部门职能与建立社会帮扶体系的关系

实现老干部“个性化”服务,单凭老干部工作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,特别是要做好对老干部特殊群体的服务,很多工作实际上已经超越了老干部工作部门职责范围。因此,要建立社会化的帮扶组织体系,才能真正将老干部“个性化”服务落到实处。要成立老干部社会化养老工作组织体系,由各级老干部局为牵头单位,各涉老部门和单位为成员,共同协调落实此项工作。同时,要发挥社会化养老机构的优势,特别是在老干部门无法完全顾及到的老干部的日常生活起居、生病护理和精神慰藉上存在“服务短板”,要充分利用家政服务公司或其他社会养老机构来弥补。充分利用社区、社会资源,统筹政府公共服务、购买服务、社会服务、志愿服务、市场化服务等方式,拓展家政卫生、物品采买、心理咨询、养生保健、权益保护等服务新领域,构筑以居家为基础、社区为依托、机构为支撑、医养护相结合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。以“事务联抓、服务联手、设施联建”为抓手,加强政策支持,健全工作机制,整合社区资源,共享各类服务,实现老干部服务“四个就近”,满足老干部个性化的服务需求。

根据很多老干部都是老同事、老朋友、老邻居的特点,依托这一稳固的、和谐的环境和氛围,在老干部中广泛开展“老帮老”活动,达到相互教育、相互帮助、相互提高的目的。特别是对居住较远、行动不便、空巢和生活有特殊困难的老干部,在组织定点帮扶人员开展帮扶活动的同时,开展“老帮老”活动,可以解决工作人员不足的困难,有效地推动“个性化”服务的开展。

综上所述,在改革不断向深度发展的阶段,经济社会各项改革进程会不同程度影响老干部的晚年生活,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将日趋增多,需要我们突破传统的观念和认识,实现思想观念和服务方式的转型,认真把老干部的需求作为服务工作的要求,正确把握和处理好上述三个关系,用心、用情、用智慧做好个性化服务工作,努力把老干部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。

 

2015年115

分享:
  •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老干部局©版权所有     桂公网安备 45020502000056号
  • 技术支持:盈和动力   网站备案号:桂ICP备05009280号
  • 澳门赌场app_澳门皇家赌场-彩客网重点推荐
领导讲话
新形势下做好老干部个性化服务工作需处理好四个关系
  发布日期: 2015-01-15 11:43   

新形势下做好老干部个性化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

柳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、老干局局长   

 

老干部是一个政治影响和社会影响都十分广泛的特殊群体,不同时期老干部有着不同的利益需求和愿望,在为老干部创造晚年幸福生活环境同时,在“双高期”个性化服务需求较为突出的形势下,更需要我们提供和实施多种形式的亲情化、个性化服务。相对众多老干部来讲,个别老干部的需求虽然不代表普遍性,但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,影响到老干部服务工作的开展和水平的提高。
   
截至2014年底,柳州市目前还有离休干部705名,平均年龄86岁。在几年的工作当中,我们曾碰到过两次比较特殊、较为棘手的案例。一是一位离休干部的配偶反映,由于两人都是再婚,婚后离休干部的两个女儿彻底断绝与父亲的来往,也不再尽孝道;同时她还认为离休干部有养“第三者”的嫌疑,希望我们去做调解沟通工作。另一位是离休干部长期反映他住的房屋是危房,有危险,希望我们帮助找到开发商统一进行改造,能让他们住进新的电梯房。
   
看似老同志晚年生活琐事的解决是老干部工作部门的份内事,但要我们真正彻底解决好却不易。这些事情涉及政府和社会的许多部门,触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,单靠老干部工作部门是很难圆满的,有些甚至老干部工作部门的协调也显得力不从心。就拿上述危房改造的例子来讲,我们为此事与建设部门、当地城区政府多次进行联系协调,请专家解释政策、请专业人士对房屋进行鉴定。最后专业部门、专业人士一致认为房屋并没有达到危房标准,仍然适合人居。另外由于老干部居住的院子面积狭小,开发没有利润空间,目前没法解决老干部反映的问题。

在老干部服务管理体系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不十分融合的前提下,“有困难找组织”已成为老干部的思维定势,这种计划经济下产生的习惯模式深深影响着老干部,发生问题老干部不会找直接管理的相关部门,首先想到的是老干部工作部门,甚至个别老干部子女以此为借口,卸下子女赡养照顾老人的责任和义务。老干部个性化的服务处理不好,虽然涉及的是个别老干部,但会影响其他一般的老干部。当然,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,按照党和政府“政治上尊重、思想上关心、生活上照顾、精神上关怀”的要求,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,使他们有个幸福安宁、健康愉快的晚年。
   
那么,当前形势下如何满足老干部个性化的服务需求,我认为要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:
   
一是处理好照顾老干部生活与解决老干部实际困难的关系
   
对老干部工作者来讲,要牢固树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,用满腔的热情和深厚的感情,着力做好老干部服务管理的意识。在实际工作中按照让党委放心、让老干部满意的目标要求,用我们的热情服务赢得老干部的信任。但在为他们办实事、做好事、解难事的过程中,必须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,我们不可能充当社会职能部门的角色来为老干部服务。
   
在社会生活中老干部也是社会人,有许多老干部实际困难需要社会相关部门来处置解决,我们充当的是为老干部服务的“运动员”,而不是解决老干部实际问题的“裁判员”,也就是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老干部工作部门,解决问题结果却是在老干部工作部门之外。作为老干部工作人员既不能怨天忧人,又不要畏难退缩,只要我们接待来访热心、听取意见虚心、宣传政策耐心、解决问题诚心,即使问题没解决,也能得到老同志的理解和谅解。如上述“再婚家庭”的事例,我们对老同志每一次来反映情况都表示关注,并耐心听取她的叙述,诚恳地告诉老同志在这事情上我们应该做的事,还为她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。譬如我们联合市妇联找到其女儿进行沟通,对所谓的“第三者”问题,我们还多次到老干部居住的医院、养老院了解情况,并帮助联系相关法律维权机构咨询等等,让老同志明白“清官难断家务事”的道理,也使老同志对我们的接待处理,留下可供评说和得到理解的空间。
   
二是处理好为老干部排忧解难与老干部需求大包大揽的关系。
    要做好老干部思想观念的转变工作,适应由“单位人”成为“社会人”和“社区人”的变化,区分老干部工作部门与原来所在单位(企业)性质的不同。老干部工作人员要转变角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,服务工作理念上要转型,更加重视老干部的社会生存状态,从生理、心理、社会三维系统全面理解老干部,尊重老干部的结构性差异和个性差异。
   
老同志们随着年龄的增长,生活各方面更需要得到尊重、理解和关心。对此,我们对他们要多加体谅,多问候,多亲近,多安慰,以十分细腻的感情,关注他们的情绪和心理反映,分担他们的忧愁。但在处理老干部实际需求时,量力而行和尽力而为,要实事求是区别对待,不能片面认为老干部的事情就是老干部部门的事,不能办到的事决不承诺,尽可能少用“向领导汇报”、“研究研究”等程序化、形式化和模棱两可的话来解答。反之,我们的工作始终处于“无用功”的被动状态,也很容易引起老干部的误解。要善于从老干部工作外部争取,既要“借力”,还要“发力”,善于利用社会资源来为老干部服务。对实在无法解决的事情,要向老同志耐心细致讲明缘由和道理,防止思想上的不理解,情绪上的不稳定,心理上的不平衡,用自己的努力来换取老同志的理解。如危房的例子,我们把每一次与建设部门、当地城区、街道、社区进行联系协调的情况告诉老同志,让他感受到我们在为他尽心尽力排忧解难,尽管没有达到老同志的愿望,但通过我们的工作实绩,更让老同志明白解决问题的症结所在。
   
三是处理好政策以内与政策以外的关系。
    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,事事都涉及到政策和规定,这些规定都是指导我们服务工作的依据,在政策范围内的老干部各项待遇不能有丝毫的含糊,一定要落实到位,但我们也无法越位。许多老同志的需求往往是政策范围之外的居多,他们来找我们一方面是对我们的信任,另一方面他们认为我们管理部门应该要解决的,这就需要我们理清思路,不断拓展新的解决渠道和实现途径,扎扎实实地为老干部解决实际问题,还要对老同志耐心讲解和理解党对离休干部的各项政策规定,讲明老干部工作部门的性质和职责范围。
   
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解释,要用老干部易于理解、便于接受、能够认同的方式阐释出来,与老干部说实在话,前提是把老干部工作做得实实在在,力求言行一致。既要实打实地去了解老干部的所思所想所盼,努力为他们排扰解难,于细微之处显出真情,更要通过我们的热忱服务工作,把党和政府的老干部政策落到实处。

四是处理好发挥老干部门职能与建立社会帮扶体系的关系

实现老干部“个性化”服务,单凭老干部工作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,特别是要做好对老干部特殊群体的服务,很多工作实际上已经超越了老干部工作部门职责范围。因此,要建立社会化的帮扶组织体系,才能真正将老干部“个性化”服务落到实处。要成立老干部社会化养老工作组织体系,由各级老干部局为牵头单位,各涉老部门和单位为成员,共同协调落实此项工作。同时,要发挥社会化养老机构的优势,特别是在老干部门无法完全顾及到的老干部的日常生活起居、生病护理和精神慰藉上存在“服务短板”,要充分利用家政服务公司或其他社会养老机构来弥补。充分利用社区、社会资源,统筹政府公共服务、购买服务、社会服务、志愿服务、市场化服务等方式,拓展家政卫生、物品采买、心理咨询、养生保健、权益保护等服务新领域,构筑以居家为基础、社区为依托、机构为支撑、医养护相结合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。以“事务联抓、服务联手、设施联建”为抓手,加强政策支持,健全工作机制,整合社区资源,共享各类服务,实现老干部服务“四个就近”,满足老干部个性化的服务需求。

根据很多老干部都是老同事、老朋友、老邻居的特点,依托这一稳固的、和谐的环境和氛围,在老干部中广泛开展“老帮老”活动,达到相互教育、相互帮助、相互提高的目的。特别是对居住较远、行动不便、空巢和生活有特殊困难的老干部,在组织定点帮扶人员开展帮扶活动的同时,开展“老帮老”活动,可以解决工作人员不足的困难,有效地推动“个性化”服务的开展。

综上所述,在改革不断向深度发展的阶段,经济社会各项改革进程会不同程度影响老干部的晚年生活,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将日趋增多,需要我们突破传统的观念和认识,实现思想观念和服务方式的转型,认真把老干部的需求作为服务工作的要求,正确把握和处理好上述三个关系,用心、用情、用智慧做好个性化服务工作,努力把老干部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。

 

2015年115

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老干部局©版权所有

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或建立镜像

如有违反,追究法律责任

网站备案号:桂ICP12006475号

网站制作:盈和动力